通常情况下,传统民商法律顾问的职责包含:1、草拟、修改、审查合同;2、提供法律咨询;3、参加谈判,出具法律意见;4、参与民商事诉讼、仲裁。如果将这些都做好,可以算是一个称职或者说不错的法律顾问。然而,如果忽略了底层的刑事风险,任由其滋生蔓延,企业生意红火之际,刑事风险突然爆发,一纸拘留通知书,可能直接导致企业家身陷囹圄、企业破产。
如果将经营企业比作建造大楼,避免民商事风险如同为这座大楼添砖加瓦、美化装修,目的是吸引更多的交易机会;而刑事风险的及时规避,则如同夯实地基,确保大楼屹立不倒。
例如,随着经济不断发展,企业家的思维也不断活跃,为了能够进一步获取利润、扩大市场占有率,有些企业家会创新营销模式,确实也加速了企业的发展进程;然而在这种过程中,营销模式的变革到底属于合法的创新,还是违法甚至犯罪领域的传销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呢?实践中,很多企业家就是在这种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带上了镣铐,殊不知一些自以为合法的变革创新,实际上已经破坏了国家的经济管理秩序或金融监管秩序,最终导致企业的破灭,个人亦承担刑法所规定的刑事责任。
再者,可能很多企业家觉得,拖欠劳动者报酬不止我一家,大不了等劳动者起诉了我再给,能拖一天是一天;然而,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明确规定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,只要达到刑事法律所规定的构成要件,就要面临三年以下甚至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刑事处罚。可能有的企业家会有疑惑,为什么其他企业拖欠的劳动者工资数额比我多几倍,他们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解决,还可以调解协商,我的就直接犯罪呢?这里要回答一下,是否构成刑事犯罪有一个度的区分,这个度要结合行为人的主观意志、客观行为、客观结果以及相关的程序规范来确定,并非所有的拖欠行为都是犯罪。所以,有了刑事律师作为指导,虽然不能帮企业家完全免除支付劳动报酬的义务,但一定能帮助企业家规避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风险,这就是前文说的贴瓦片和打地基的区别。
企业各阶段面临的刑事风险
了解企业刑事风险的重要性,按照企业的成长过程,一个企业在成长各个阶段通常面临以下主要风险:
设立阶段
企业在设立阶段的主要刑事风险有虚报注册资本、虚假出资与抽逃出资。
尽管早在2014年3月1日开始我国公司注册资本就开始实行认缴制,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家在注册资本上的刑事风险就不存在了。首先,目前市面上的多数公司成立于新公司法生效之前,在当初属于依法实行注册实缴登记制,尚存在虚报注册资本的刑事风险。其次就是这几类罪名属于典型的口袋罪名,界定不清外延模糊,在实践中有着诸多不可控因素。
运行阶段
企业运行阶段面临的刑事风险则更为严峻。
第一是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刑事风险,这在某些特殊行业中尤为明显,如食品、药品质量安全;
第二是非法经营带来的刑事风险,如未经许可生产经营等;
第三是财税、金融类犯罪风险,金融类犯罪或许普通民企不会遇到,但是财税风险却广泛存在于企业间,随着金税三期的不断完善,将来决定企业生死的可能不是市场而是税务;
第四是知识产权及商业秘密犯罪,我国法律在知产和商业秘密的保护上一直为人所诟病,但是客观上一直在发展,越来越多企业的版权意识在觉醒;
第五是关于用工,包括劳动用工犯罪与人员职务犯罪,前者要求我们企业按照法律法规规范用工,后者则要求我们企业对高层要有必要的监察管理制度,防止高层利用职权进行职务犯罪。
破产清算阶段
破产清算阶段的刑事犯罪相对比较冷门,或许很多人都还不知道有妨害清算罪与虚假破产罪这两个罪名。
虚假破产是指企业通过隐匿财产、虚构债务、转移财产等方式虚假破产。主动的虚假破产虽然不多,但在实践中有很多老板会转移财产掏空公司然后任由公司灭亡,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两者极为接近。
由于破产管理人的存在,妨害清算罪出现的频率并不高,但也正是因为有破产管理人,也警示企业家在破产阶段不要铤而走险妨害清算。
结 语
根据2019年4月20日发布的《企业家刑事风险分析报告2014—2018》和《企业家腐败犯罪报告2014—2018》统计显示:民营企业家触犯频次最高的五大罪名依次为:这些罪名占五年来民营企业家犯罪频次总数的50%以上。
下一篇:用工管理